开篇:今年求职众生相今年的求职市场,就像一场 “大冒险”,每个人都在其中奋力挣扎,寻找那根救命稻草。先看看老张吧,这位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兵,本以为能在公司安稳干到退休,可没想到,中年危机 ...
开篇:今年求职众生相今年的求职市场,就像一场 “大冒险”,每个人都在其中奋力挣扎,寻找那根救命稻草。 先看看老张吧,这位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兵,本以为能在公司安稳干到退休,可没想到,中年危机以裁员的方式突然降临。那天,他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,却收到了一封冰冷的裁员通知邮件。房贷、车贷、孩子的教育费,像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。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,偶尔有几个面试机会,面试官一看他的年龄,眼神里便透露出犹豫。有次,他好不容易进入终面,面试官却直言:“我们这个岗位需要经常加班,怕您这身体吃不消啊。” 老张心里苦涩,却又无奈。 再讲讲小李,985 高校热门专业的应届研究生。从去年秋招开始,他就穿梭于各大高校招聘会,西装革履,满怀期待。然而,现实给他泼了一盆冷水,心仪的大厂岗位竞争激烈得超乎想象,几百人争抢一个名额。为了增加机会,他海投简历,几个月下来,投递记录都有好几百条了,换来的却只是寥寥几个笔试机会,面试更是少得可怜。有次去一家小公司面试,对方开出的薪资低得可怜,还要求 “996”,小李陷入了深深的迷茫,读了这么多年书,难道就只能接受这样的 “命运”? 还有王姐,孩子刚上小学,为了兼顾家庭,她想找一份朝九晚五的文职工作。可她发现,市场上这类岗位要么要求年轻有活力,能身兼数职;要么薪资低得难以维持生计。她去面试时,甚至遇到过面试官以 “你孩子小,会不会经常请假” 为由拒绝她。王姐委屈又无助,难道中年女性求职者就这么难有一席之地? 这些只是今年求职大军中的几个缩影,背后是无数求职者的心酸与无奈。为什么今年找工作这么难?是岗位真的少了,还是要求更高了?咱们接着往下剖析。 一、求职现状:难,难于上青天咱们先来看一组数据,感受下这求职的 “寒冬”。教育部消息,2024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 1179 万人,比去年增加 21 万人,再创历史新高。这是什么概念?欧洲有个发达国家比利时,总人口才 1100 万人左右,咱们这一届毕业生人数比人家一国总人口还多。 再瞧瞧岗位这边,以长沙为例,2024 年一季度收集岗位需求共计 4.86 万个,同比减少 17.35%。企业招聘需求大幅缩水,僧多粥少的局面愈发严峻。一边是海量毕业生涌入市场,嗷嗷待哺;一边是企业精打细算,缩编减岗,这供需矛盾,直接把求职难度拉满。 与往年比,今年更是 “难” 出新高度。前些年,虽说求职也不易,但岗位增长还能勉强跟上毕业生的步伐。如今,经济增速放缓,市场遇冷,企业自身难保,哪还有余力广纳新人?就拿互联网行业来说,曾经是招聘大户,如今不少大厂都在裁员瘦身,新岗位寥寥无几,那些原本奔着高薪、前景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,也只能在有限的机会里争得头破血流。 二、难点剖析:问题究竟出在哪?(一)企业缩招:岗位少得可怜企业缩招,首当其冲的原因是经济大环境遇冷。全球经济复苏缓慢,市场需求疲软,企业订单减少,营收下滑,为了活下去,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,削减人力成本成为无奈之举。就像外贸行业,国际形势复杂,贸易摩擦不断,海外订单骤减,大量外贸企业纷纷裁员、减招,甚至有些直接倒闭关门。 行业竞争加剧也是关键因素。新兴行业崛起,传统行业面临巨大挑战,为了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,企业必须不断优化业务结构,淘汰落后产能,那些不盈利或盈利微薄的项目团队首当其冲被裁撤。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,市场饱和度高,头部品牌竞争白热化,中小品牌夹缝求生,前几年还风生水起的一些小众手机厂商,如今已不见踪影,员工只能各奔东西,重新求职。 互联网大厂曾是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,如今却深陷裁员潮。某知名大厂,去年一年累计裁员数千人,从热门的算法岗、开发岗,到运营、市场等部门,无一幸免。新项目停摆,老业务精简,原本宽敞的办公区变得冷冷清清。房地产行业更是重灾区,调控政策持续收紧,房子卖不动,资金链紧张,从头部房企到中小开发商,纷纷裁员自救,土建工程师、房产销售、策划专员等岗位需求锐减,不少从业者被迫转行。 (二)竞争激烈: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,如前文所说,2024 届高校毕业生高达 1179 万人,比去年还多 21 万,这些年轻人怀揣着梦想与憧憬涌入职场,僧多粥少的局面愈发严峻。一个普通的行政助理岗位,可能会收到上百份应届毕业生简历,从 985、211 高校到普通本科,甚至专科生都来竞争,大家都想先找个 “落脚点”,开启职业生涯。 职场人转行跳槽也加剧了竞争。行业动荡,不少人原行业发展受限,便瞅准热门领域,试图跨界转型。比如教培行业整顿后,大批教培老师瞄向互联网在线教育、考公培训等领域;传统制造业从业者,看着新能源汽车火爆,也想转行进入汽车零部件供应、电池研发等相关岗位,这使得原本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更是 “一位难求”。 在某一线城市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,一家头部电商企业的管培生岗位,吸引了近千人投递简历。现场笔试环节,考场座无虚席,竞争比例达到夸张的 500:1。求职者们来自不同背景,有国内顶尖高校商科学生,有海外留学归来的 “海归”,还有具备几年工作经验想转行电商的职场人,个个摩拳擦掌,为那几个宝贵名额拼尽全力。 (三)要求拔高:“六边形战士” 才够格?如今企业招聘,对学历要求愈发严苛。以前本科能胜任的岗位,现在不少企业非硕士不要,尤其是研发、金融等领域。一些大型药企研发岗位,明确标注只招收 985、211 高校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,甚至还要求本科与研究生阶段专业一致,把一众学历稍逊者拒之门外。 工作经验也成了硬指标。企业希望招来即能用,减少培训成本,所以像运营、市场这类实操性强的岗位,动辄要求 3 - 5 年工作经验,有成功项目案例者优先。一个新媒体运营主管岗位,招聘启事上写着需熟悉各大平台算法、有爆款内容产出经验、擅长团队管理,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求职者少之又少。 技能匹配度同样重要。技术岗得熟练掌握前沿编程语言、工具;营销岗要精通数据分析、SEO 优化;设计岗需玩转各类设计软件,还得有时尚审美。以游戏开发为例,企业招聘程序员不仅要求精通 C++、Unity 等,还得了解游戏引擎架构、具备优化游戏性能的能力,这让许多技能单一的求职者望洋兴叹。 三、找个好工作?难上加难!(一)薪资待遇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在薪资待遇方面,求职者的期望与现实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鸿沟。根据某招聘平台调研,超七成求职者期望薪资在 8000 元以上,其中,应届毕业生期望薪资集中在 8000 - 12000 元区间,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则瞄准 12000 元以上。他们期望薪资能跟上生活成本的飙升,涵盖房租、饮食、社交等各项开支,还能有所结余。 然而,现实却给了求职者沉重一击。企业实际开出的薪资远低于求职者预期,同一招聘平台数据显示,企业为应届生提供的平均薪资仅 5000 - 7000 元,有 3 - 5 年工作经验岗位的薪资也大多在 10000 元左右徘徊。以一线城市的新媒体运营岗位为例,求职者期望月薪 10000 - 15000 元,可企业普遍给出的薪资范围是 7000 - 10000 元,甚至一些初创公司只能提供 5000 - 7000 元。 这巨大的薪资差距背后,是企业成本控制与求职者生活需求的矛盾。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,严控人力成本,以求生存;而求职者背负着生活重担,难以接受过低薪资。曾有一位程序员,收到一家公司 15000 元的 offer,可他了解到同行业同等水平岗位薪资普遍在 20000 元以上,考虑到生活成本与职业价值,他拒绝了。但之后数月,他求职四处碰壁,陷入了 “高不成低不就” 的困境,焦虑不已。 (二)职业发展:一眼望到头的迷茫好工作在职业发展方面有着较高要求。职场人渴望清晰的晋升路径,如从专员到主管、经理,再到总监,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与能力标准;期待公司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,像专业技能培训、领导力培训,助力职业成长;还希望接触核心项目,积累经验与人脉,提升职场竞争力。 但现实中,许多企业难以满足这些需求。一些公司管理层岗位固化,内部晋升机会少,员工只能原地踏步;培训体系缺失,员工技能提升无门;还有企业将员工固定在基础岗位,重复琐碎工作,接触不到核心业务。一位在传统制造业企业工作 5 年的员工,入职时满怀憧憬,可 5 年过去,公司晋升渠道不明,培训寥寥无几,他每天做着重复的质检工作,职业技能毫无长进。想跳槽时,发现因缺乏核心竞争力,难以找到心仪工作,对未来一片迷茫。 (三)工作环境:“有毒” 的氛围真要命如今,企业工作环境问题愈发凸显,成为求职者关注焦点。加班文化盛行,“996”“007” 成为不少行业的潜规则。互联网企业尤甚,项目紧急时,员工连续几周无休,日夜颠倒赶进度,身体与精神双重承压。据调查,超六成互联网从业者每周加班时长超 10 小时,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他们疲惫不堪。 人际关系复杂也是一大 “痛点”。办公室政治、拉帮结派现象屡见不鲜,员工精力被分散,无心工作。在一些大型企业,部门间利益纠葛,为争资源互相推诿、扯皮,员工夹在中间,左右为难;还有的公司领导任人唯亲,有能力者得不到重用,打击员工积极性。某国企员工就曾吐槽,公司里晋升看关系而非能力,踏实干活的不如会 “搞关系” 的,他每天工作心情压抑,萌生去意。 这些不良工作环境,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严重。员工为求健康、和谐的工作氛围,纷纷跳槽。而对于求职者来说,听闻此类 “职场故事”,在选择工作时也会顾虑重重,生怕踏入 “火坑”。 四、破局之路:如何突出重围?(一)自我提升: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如此艰难的求职环境下,自我提升成为求职者的 “必修课”。专业技能是立足之本,像小赵,原本是个普通行政人员,看到公司数据分析岗位的发展潜力,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Python 编程、SQL 数据库知识,还考取了相关证书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他成功转型,薪资也水涨船高。 软技能同样不可或缺,沟通能力、团队协作、领导力等在职场愈发重要。小林性格内向,在团队项目中总是默默干活,不善表达。一次,他负责的项目因沟通不畅差点 “翻车”,之后他痛定思痛,主动参加沟通技巧培训,学习项目管理知识。如今,他已能独当一面,带领团队攻克难题,职业发展迎来新契机。记住,投资自己,永远是最明智的选择,多一分技能,就多一分竞争力。 (二)拓展渠道: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找工作,可不能只盯着传统招聘网站。人脉内推就是一条 “捷径”,据统计,通过内推获得面试的几率比海投高出 30%。小王想进一家知名广告公司,托朋友递简历,附上自己精心准备的作品,很快就得到了面试机会,最终顺利入职。因为内部员工推荐,企业对候选人的信任度更高,匹配度也更有保障。 新兴招聘平台也各有千秋,专注垂直领域的拉勾网,深受互联网求职者青睐;BOSS 直聘能让求职者与老板直接沟通,反馈迅速。还有社交媒体求职,领英上汇聚了大量行业精英,分享见解、拓展人脉,说不定就能邂逅贵人。多尝试不同渠道,才能让求职之路越走越宽。 (三)调整心态:柳暗花明又一村心态,堪称求职路上的 “压舱石”。要知道,拒绝与挫折是求职常态,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垫脚石。小陈面试屡屡碰壁,一度陷入自我怀疑,但他很快调整心态,把面试当成积累经验的过程,每次结束后复盘总结,改进不足。终于,他拿到了心仪 offer。 从基础岗位做起,也并非坏事。小孙毕业于名校,却甘愿从销售助理干起,熟悉业务流程、了解客户需求,凭借扎实努力,一年内晋升为销售主管。先就业再择业,曲线救国,不失为明智之举。保持积极乐观,坚持下去,说不定转机就在下一个拐角。 结语:寒冬终会过去虽说今年求职之路布满荆棘,但请相信,寒冬终会过去,暖春必将到来。每一次困境都是成长蜕变的契机,大家在艰难求职中积累的经验、磨砺的意志,都将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。 当你不断提升自我、拓展渠道、调整心态,就一定能在这汹涌波涛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艘 “诺亚方舟”,驶向心仪的职业彼岸。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求职故事、心得或困惑,咱们抱团取暖,一起闯过这求职难关!说不定,下一个分享成功经验的就是你。 |
0